• 黑龍江分社健康醫療
    首頁健康醫療
    哈醫大二院完成黑龍江省首例全關節鏡下Latarjet手術
    2022年08月12日 15:06 | 來源:中新網黑龍江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8月12日電(田為 曹玥 沈子龍)8月8日,在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關節疾病微創外科、運動醫學科)主任呂松岑教授的指導下,副主任潘海樂教授團隊完成省內首例全鏡下Latarjet手術,為一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肩盂重度骨缺損的21歲患者徹底解決病痛。全鏡下Latarjet手術被稱為肩關節鏡領域的“皇冠”,也是世界公認的難度最高的關節鏡手術,全國范圍內僅有部分專業的肩關節運動醫學中心有所開展,此病例為黑龍江省首例。

    在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關節疾病微創外科、運動醫學科)主任呂松岑教授的指導下,副主任潘海樂教授團隊完成省內首例全鏡下Latarjet手術

      21歲的小孫(化姓)是一名消防隊員,2018年意外摔倒后肩關節脫位、活動受限,數分鐘后聽到彈響聲,關節活動恢復自如,去當地醫院做了放射線檢查未見異常,他就沒有在意。之后在訓練過程中再次出現脫位,頻率達到每五天就會發生一次,尤其向上伸舉上肢時易發生脫位,但每次都可自然復位。在此期間去往多家醫院,診斷為肩關節損傷,進行了外展支具固定等相關治療,治療效果不明顯,依然每月都會發生1-2次脫位,嚴重影響了小孫的生活和工作,成了他最大的心病。經過多方打聽,他最終來到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

    潘海樂教授正在進行手術

      經過全面檢查,顯示患者脫位的實質除關節軟組織損傷松弛外,更主要是關節盂骨質缺損造成,確診為習慣性肩關節脫位、肩盂重度骨缺損。潘海樂教授介紹,肩關節是全身最不穩定的關節,關節脫位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一半左右,發病時的年齡越小,再脫位率越高。小孫脫位頻繁,盂唇撕脫損傷嚴重,肩關節囊變得松弛,關節盂及肱骨頭后上方有重度骨缺損,屬于罕見的復發性肩關節脫位,體征明顯、癥狀嚴重,治療難度大。

    手術現場

      對小孫的病情進行詳細地評估后,潘海樂教授團隊決定為其實施全關節鏡下Latarjet手術。與傳統切開手術相比,肩關節鏡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副損傷輕等優勢。

      骨外科四病房主任呂松岑教授介紹,全關節鏡下Latarjet手術是一種用來治療習慣性肩脫位伴重度肩盂前緣骨缺損(肩盂前下緣骨缺損≥肩盂矢狀徑的20%)的術式,通過喙突截骨、劈開肩胛下肌,把連帶喙突聯合腱的喙突骨塊移植固定到肩盂前緣骨缺損處。但因為手術風險及并發癥出現率高,入路復雜,緊鄰眾多重要神經血管等解剖結構等原因,此手術也被稱為肩關節運動醫學領域的珠峰。

    復雜的手術入路

      潘海樂教授團隊和麻醉科、手術室在術前進行了精心準備和反復多次的磨合,團隊共有近20人參與工作,從手術操作培訓,應急預案制定,到更換關節鏡灌注液,安裝手術床均有專屬小組負責,反復討論演練,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手術如期舉行。術中,潘海樂教授帶領團隊在截斷喙突根部前將其360°環形解離,切斷其上附著的肌肉和韌帶止點,在鏡下逐一顯露解離并保護肌皮神經、腋神經、腋動靜脈、肩胛上神經等,緊鄰腋神經旁劈開肩胛下肌,并保留喙突尖部聯合腱,將喙突骨塊穿過劈開的肩胛下肌完美固定在缺損的肩盂前下方,術中熟練完成普通肩關節鏡手術二至四倍數量的復雜入路切換和百余個手術步驟和細節。最終在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的保駕護航下,手術順利完成。

      目前患者術后恢復良好,肩關節穩定,上肢活動自如,無任何神經癥狀。該手術的順利完成填補了我省在該領域的空白,也意味著哈醫大二院運動醫學科在肩關節運動醫學領域已再無技術死角。在肩關節鏡下可以治療肩袖損傷、Bankart損傷、肩周炎、肩峰撞擊等常見疾病,這將為我省廣大患者群體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堅實的技術保障。

      專家提醒,肩關節脫位是全身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在年輕人之中最為常見。肩關節脫位不可怕,可怕的是習慣性發作和隨之而來的骨缺損以及關節軟骨不斷加重的損傷老化。因此當出現反復肩關節脫位的情況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接受規范化診療。(完)

    【編輯:郝雨】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新網黑龍江新聞”,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中新網黑龍江新聞 。

    中新社黑龍江分社團隊
    王曉丹
    解培華
    劉錫菊
    史軼夫
    戚欣茹
    姜輝
    王妮娜
    王琳
    李蔣銘
    孫漢侖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劉慧
    張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
    大胸女仆被主人玩弄动态图片